暑假期间刷视频、玩游戏成了很多孩子的休闲放松方式,但娱乐同时也要当心受骗,有免费/低价皮肤“送上门”,你以为捡到了便宜?可屏幕对面的他们却是个“骗子”。
典型案例
8月4日,江油关镇辖区学生王某在快手APP上刷到低价购买游戏皮肤的视频,于是使用自己的QQ加上了该视频博主的QQ,经过该博主的花言巧语,王某便让自己的奶奶开始输入密码、人脸识别等操作,王某奶奶联想到派出所日常的反诈宣传,立马感觉好像是诈骗,便带上王某来到江油关派出所咨询。了解相关情况后,民警立即告知王某这是诈骗。
针对骗子诈骗王某的手法,民警立即对王某进行“精准唤醒”,向王某及其奶奶讲解“扫码支付”类诈骗的特征、套路,并同时播放相关的警示宣传片,王某通过民警的唤醒劝阻,恍然大悟,原来自己正在遭遇诈骗,王某奶奶也庆幸自己银行卡上的余额没有被骗,王某表示自己不会再贪小便宜,也不会使用自己奶奶的手机进行支付,王某及其奶奶也对江油关派出所民警的及时唤醒劝阻表示感谢。
套路分析
1.诈骗分子通过短视频平台发布虚假引流广告,以“免费领取游戏皮肤”“低价购买皮肤”等字眼诱导小朋友上钩。
2.诈骗分子引导小朋友添加其QQ、微信等社交软件,待受害人添加好友后,骗子会用各种话术,诱导小朋友使用家长的手机进行汇款。利用长辈疼爱孙子这一点,让小朋友去说服或引导家长一步步去按照骗子的要求去进行输密码、刷脸等操作,从而实施诈骗。
民警提醒
1.要定期检查孩子使用的手机、平板等电子设备,检查孩子的上网情况。对于孩子必须使用的电子设备,要检查设备上软件安装情况。
2.日常生活中家长一定要加强对孩子的反诈骗教育。例如,来历不明的电话、短信、链接一律不看、不理、不点,不要理会网络上故意搭讪的陌生人,不要贪图小便宜。不要轻易接受“游戏好友”搭讪或添加陌生人为好友。对于任何理由的转账、汇款要求,坚决不听不信不转账。
3.家长要注意保管好自己的手机、付款码、银行卡账号、密码、支付验证码等重要信息和物品,开通免密支付要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