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四川省社区矫正质量提升两年行动中期经验交流会在成都市武侯区召开。会议总结全省社区矫正质量提升两年行动中期开展成效,交流工作经验,安排部署下一步工作。司法厅一级巡视员孔祥贵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上,绵阳市安州区、江油市司法局作为全省7个县(市、区)代表单位,分别围绕构建社区矫正全链条应急处突体系、构建“三维联动—协作共建—精准施策”的社区矫正对象心理健康工作体系为主题,作交流发言。
社区矫正质量提升两年行动开展以来,全市司法行政机关始终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牢固树立底线思维,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司法部、司法厅相关部署安排,防风险、促规范、提质效,整体工作取得新成效,全市社区矫正安全稳定形势持续向好。
精研细判,织密风险防控网络
强化“预判、预案、预演”三预措施,建立三色预警机制,常态化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建立重点管控对象台账,对社区矫正对象实施分类分级管理。严格落实乡、县、市三级安全风险分析研判制度,修订完善《绵阳市社区矫正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形成1+1+N个子预案工作体系,定期组织突发事件桌面推演和实战演练,“两年行动”以来,全市已完成抗拒监管、群体性事件、负面舆情、非正常死亡等10余个场景的演练活动。
规范管理,锻造高效监管链条
创建“手机定位+位置共享+信息系统+远程检查”四位一体监管模式,建立数据共享和跨部门协同监管机制,强化监督手段。加强阵地保障,实现县(市、区)“智慧矫正中心”全覆盖。推进刑罚执行一体化,通过“选派+驻地”“中心+驻所”等方式,选派10余名监狱、戒毒民警参与社区矫正工作。全面推进“专职、专业、专责”三专队伍建设,打造专业执法队伍。
多措并举,提升教育帮扶成效
以“三新”教育为抓手,采取“线下+线上”模式,开展多形式教育学习活动。以“黄丝带”帮教为纽带,与民盟绵阳市委深度合作,共同推进帮教基地建设、法律常识宣讲、心理帮教服务和困难救助等系列活动。在全市开展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归航计划”主题营活动,推进社区矫正对象心理健康工作体系建设。“两年行动”以来,建立教育基地37个,公益活动基地109个,就业帮扶基地26个,开展困难慰问130人次,就业指导200人次,协调多部门帮教20人次,使社区矫正更有温度。
下一步,绵阳市将继续围绕社区矫正法治化、规范化、精细化、现代化要求,进一步健全完善社区矫正工作体制机制,持续加强社区矫正队伍能力建设,着力提升社区矫正教育帮扶实效,切实维护社区矫正安全稳定大局,以更加坚定的步伐、更加有力的举措,续写社区矫正工作高质量发展新篇章。